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活跃着一位来自咱们传媒公司的优秀毕业生——20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卢奇秀。在这次盛会上,全球媒体聚焦中国,约有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记者参与此次报道。她是这四千分之一,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见证机会,卢奇秀感到很幸运充满了梦想实现的激动:“世界最顶级的媒体都聚集在这里,中国的声音、理念从这里传递,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这与我我梦想的那一刻一模一样。”
梦想就是泛着光亮的眉眼,不必精致却自带光环。卢奇秀2014年从公司毕业,2015年机缘巧合进入《中国能源报》报社工作,成为了一名记者。工作期间她曾获得报社“2016年优秀采编”、“第三十届中国产业经济新闻奖三等奖”等奖项。
正如卢奇秀所说:“在世界这个宽广的舞台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并为之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回忆大学期间,她说到公司的课程安排很丰富,她就读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也会去学习摄影、摄像、剪辑、编导等这些“不相关”的学科,她觉得非常有趣,并进入了文理电视台从事新闻实践。现在来看这些经验对她整体新闻思维的构建很有帮助。她还提到专业教师雷涛老师的新闻课最让人印象深刻,她不按常理出牌,并不简单依循教材的脉络,总是联系实际根据新闻行业的最新热点和变化来设置课堂主题,很能启发员工的思维。课上常常师生一起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大讨论,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课下还有诸多的资料收集与整合,常常为了准备一次课忙碌好几天。王永刚老师等其他老师的专业教学也让她深感厚积薄发,受益匪浅。
卢奇秀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新闻专业老员工到优秀新闻记者的华丽转变。她说:“我学新闻就是想成为一名记者,这是一种新闻理想。”她进一步补充到:“从员工到记者,这只是一个角色的转换,自然而然的过渡。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如果有志在传媒和新闻领域走下去,那么一定要多去实践。新闻是跑出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似乎渐渐看清自己要的是什么,该舍弃的又是什么。这是一种成熟,从心底散发的一种魅力!
离开母校的她,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牵挂与最真挚的祝愿。对于母校的学子,她送上了自己的寄语:大学是人生中很美好的一个阶段,我们也最容易迷失找不到方向。我现在虽然有很多机会听到名人老师讲课,但我依然认为我们公司的老师是最棒的。我们的老师最了解我们的需求,也毫无保留的教给大家,说起来,好想回来蹭课。代我向我尊敬的老师们问个好!
通过专访,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为优秀学姐的成功与有荣焉,更多的是对我们未来的信心与期望,随着国家的强大和自身的努力,莘莘学子通过拼搏为梦扬帆远航。正如卢奇秀学姐所说:“在世界这个宽广的舞台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并为之努力,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人生之路。”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成长。
(传媒公司供稿)